猪市不易,越养越亏!猪企“卖产换资”,散户艰难前行 全球报资讯
2023-04-27 12:07:18 来源:中国猪业
(相关资料图)
猪市不易!随着行业规模化集中程度越来越高,中小散户逐步退出养猪行业。
与此同时,猪企巨头也并不好过,深陷亏损无法自拔,养猪行业迎来“大变局”......
这轮猪周期下行的时间确实不短了,这轮猪价下跌已持续数月,而养殖户们亏损的时间则要更长,都在盼望着猪价何时才能回暖。
其实每一轮猪周期,无论是猪企还是中小养殖户都双双承压,而在这轮“量价”齐涨的猪周期变化中,对猪市的影响也更为深刻而深远。
所谓“量”说的是生猪产能快速增长、过剩再到去化的过程。这个过程既漫长又煎熬,但是同时也意味着不可避免地要承受割肉之痛。
而“价”指的并不是猪价,而是成本价格。受多重因素影响,玉米、豆粕价格走高,拉升了饲料的成本,饲料价格水涨船高,从而大幅拉升了养殖成本。
养殖企业及中小散户双双承压
猪价下跌、饲料价格却不断走高,这也成为压垮养殖户的最后一根稻草。 中小散户应对市场风险的能力较弱,再加上生猪养殖是非常需要现金流,而中小散户往往资金有限,在面临猪价下跌、成本上涨的压力时,往往坚持不了太久,最终认亏出栏、直接淘汰。 数据显示,在2008年时,我国年出栏500头以下的散户数量在7222万户左右,而到了2020年时就已经下降到了2026万户。 也就是说,在12年的时间里散户下降了5000多万户,平均每年减少了400多万户。而2021年和2022年的减少数量恐怕更甚。 其中的典型就属广东地区。近年来,畜牧业不断转型升级,集约化程度不断提高。根据广东农村统计年鉴数据,非洲猪瘟暴发后,广东省年出栏500头以下猪场数量从2017年的52万余家削减到2020年的约15万家,减少了近70%。 2020年,广东省出栏500头以上规模猪场出栏量占全省生猪出栏总量67%左右,年出栏1万头以上规模猪场出栏量占出栏总量比例可达14%。 家庭农场一直以来是农民从事农业生产的重要形式,是农民创收的重要途径,也是畜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如今的行业大背景下,家庭农场往往面临着技术落后、资金薄弱、硬件简陋等困境。 散养户真的只能逐渐消失吗?规模场现在情况会好一点吗?并不!就连有强大现金流和背景头部猪企也深陷亏损之中,这场“你亏我也亏,越养越亏”的局势里,大家都很难......猪企巨头深陷亏损
近日,新希望、新五丰、天邦食品等企业,发出业绩修正公告,均为大幅下修。 新希望原预计2022年净利润介乎-4.1亿元至-6.1亿元,此次修正为-13.5亿元至-15.5亿元,亏损额扩大近10亿元。 新五丰原预计2022年净利润800万元到1200万元,修正后净利润由盈转亏,亏损6000万元至8000万元。新五丰则表示2023年一季度生猪价格走势均与此前预计出现偏差,从而增加对资产减值的计提。 天邦食品披露业绩预告修正公告,预计2022年净利润4.5亿元~5.5亿元,此前预计净利润9.5亿元~11.5亿元。导致天邦食品业绩下修的是资产减值,公司对2022年12月31日的生物资产重新测算计提减值,重新测算后的生物资产减值合计约6.18亿元。 为了“熬过”寒冬,猪企的另一“招数”就是“卖产换资”。顾名思义,就是卖掉资产来换取资金,从而增加现金流以及减少负债。 比如,去年的时候,新希望公司控股的子公司就曾出售11个在建猪场项目,交易金额达到9.26亿元。而近日,新希望再次“出招”,发布公告称该子公司再次出售7个猪场项目,本次交易金额为13.17亿元。 而此前,正虹科技也宣布拟卖掉14套房产用来回血。 另一方面,各大猪企在猪周期下行期间也没闲着,也是“招数”频出。猪价下跌,利润亏损,这是谁也改变不了的事实,但是猪企一边为了不失去市场份额,开始降本增效,保持产能供给;另一边开始向屠宰以及食品深加工发展,做起了产业链的延伸。 比如,此前天邦食品大手笔投资临泉500万头生猪屠宰深加工项目,该项目总投资13.5亿元。据记者了解目前一期屠宰已经建成投产,而其二期项目正是肉制品深加工。天邦食品在互动平台表示,拾分味道临泉工厂正在将屠宰分割能力进一步延伸到食品深加工领域,也包括预制菜加工。 再比如,另一大型猪企神农集团公告,公司与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政府签订框架协议,拟携手打造红河州现代生猪养殖、屠宰及肉制品精深加工全产业链。除建设多个种猪和育肥场以外,还通过自建、租赁或合作方式,建设配套生猪屠宰、冷链设施和肉制品精深加工厂,项目总投资概算约20亿元,预计建设周期3年。 为何不断有猪企重资砸向全产业链建设?能否缓解猪周期下行时的企业困局?“规模企业因其雄厚的资金实力及成本优势,在加速增产扩能的同时,在市场变革的竞争过程中拥有更强的抗击打能力。全产业链布局相较于比较单一的运作环节,能减少各板块间外部交易成本,优化各环节利润水平。同时有效抵御各方市场价格波动导致的各环节经营压力及风险。”上海钢联农产品事业部生猪分析师王凌云告诉记者。 越来越多的猪企开始做这种产业链的延伸,不仅包括屠宰、食品深加工,也包括当前风很大的预制菜加工,以及调理肉制品等等。 其中,预制菜被市场看作是一个新机遇,近几年国内预制菜行业飞速发展,有机构曾预测,到2026年时国内预制菜市场规模将达到万亿级水平。 而猪企在这一领域可以说有着天然的优势,因此很多企业也都开始先声夺人。但也有人感到唏嘘,因为这意味着未来养猪的门槛越来越高,所谓“猪门一跃高万丈,猪农从此是路人”。 (来源:新农观、企业公告、网络综合)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