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物探公司技术创新推进国际项目高效运行侧记
(资料图片)
4月20日,记者从东方物探公司国际业务板块了解到,最近1个月以来,这个公司国际项目陆海并进,加纳沃尔坦四期工程签约即将拉开生产帷幕,龙油土库曼斯坦19区块OBN项目已启动,由阿曼项目部承担的eSeisNeo节点仪器首次完成国际项目试验,国际业务快速发展。
海外市场是东方物探公司率先打造世界一流的基础保障。今年年初以来,东方物探公司充分发挥整体优势,推动陆海市场共同开发、技术共同推介、资源广泛共享、项目协同运作,持续强化海外项目管理,依靠新技术、新方法,推进勘探项目安全优质高效运作,进一步为打造中东、非洲、中亚、拉美、东南亚海外五大高端规模生产基地夯实基础。
在西非加纳,雨季后的沃尔坦盆地是沼泽、泥潭、季节性河流的“温床”。承担沃尔坦盆地二维地震采集项目三期工程的东方物探加纳项目部2257队为了保持项目高效运作,根据地表特点,引进无人机踏勘精测技术,航拍收集测线周边实时照片,“全方位立体式”展现工区实况,提前规划震源生产行进路线,防止因淤泥塌陷、绕路而造成的生产延误现象,有效延长震源的生产时间。同时,根据沼泽、泥潭、河流的分布情况划分片区,每组震源由专人负责规划线路和找寻点位,各小组之间紧密衔接,有效缩短了震源倒点距离和频次,实现了安全、质控、效率的整体提升。项目比合同计划提前70天完成,创下300万安全人工时的纪录,在西非加纳树立起东方物探的先锋品牌。
在中东阿曼,由东方物探公司阿曼项目部8622B队承担的阿曼OQ三维采集项目历时60天高效运作,提前16天顺利完成采集生产。该项目位于阿曼中西部,地处荒无人烟的大沙区块,整个工区有至少40%的面积是沙漠,很多沙梁背对仪器,还有部分深洼地,信号不畅问题较为严重。8622B队从安全、生产、质控3个方面入手提前谋划,精细管理。推土机、测量、放线班、仪器、震源、QC六大生产班组精心组织,紧密配合,全力以赴保障高效生产。
项目时间紧、任务重,实施震源18小时工作制,每一分钟施工时间都显得非常珍贵。对此,震源组长杨云章从项目启动期就着手培训操作手和震源带点员学习使用项目创新采用的震源独立放炮模式进行放炮,实现了仪器搬家不停炮的同时,大大节省了震源因信号不畅的等待时间。应用此项技术,平均每天可增加1小时有效采集时间。
为了提升设备完好率,8622B队采用玻璃钢杆对沙漠节点进行标识,用航空绳和锁扣进行挂接,保障采集数据不丢失和节点成本的有效控制;创新采用DSS中的震源独立放炮模式进行采集,实现仪器搬家不停炮,大幅增加有效采集时间,创造了项目平均日效2.0270万炮、最高日效3.1321万炮的阿曼大沙作业最高日效新纪录,赢得甲方的充分肯定。
在海上,由东方物探公司海洋物探处252/253联队承担的ADNOCBlock3Zakum油田高密度OBN地震采集作业任务,是Zakum油田高密度OBN地震采集区块挑战最大、难度最高的区块。工区内密集分布着200多个平台、4座人工岛,油气设施密集,海底也密布油气和水电管线,油田核心区水深较浅,安全管理难度极大。252/253联队针对震源船在禁航区转线高风险作业问题,合理规划航行线路和炮线点位,既减少了因调头距离大而产生的资料空白,又推进了禁航区震源作业的高效生产。同时,充分发挥小型节点船在浅水区速度快、灵活度高的优势,采用大型节点船准备设备、小型节点船开展作业的模式,大幅度提升了浅水区节点收放的作业效率。
在施工中,19艘大型船舶按照252/253联队统一指挥,配合默契。来自五大洲20多个国家的500多名员工精诚合作,最终优质高效完成1343万炮采集工作,实现了519万安全人工时的生产佳绩,采集资料品质得到现场甲监和甲方的高度认可,打造了新品牌。
东方物探公司国际业务发展目前已进入一个新的里程碑。从中东到中亚,从南美到非洲,从地震到非地震,从采集到处理解释,东方物探公司统筹协调20多支作业队伍海陆并进,全面掀起勘探生产新高潮,多个年度结转项目全面展开,重点项目保持高效运作,新启动项目平稳推进,国际业务呈现良好发展态势。(记者 谭晔 通讯员 柳忠学 冯大为 宫同举)
标签: